农村新报头版报道:荆州筹建中华鲟保护基地
农村新报讯 3月27日至29日,全国中华鲟保护联盟年度工作会议在荆州召开。会上,荆州市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省农业农村厅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支持荆州建设中华鲟保护基地,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荆州建成高规格中华鲟驯养繁育、野外驯化、标准化放流、科普教育等基地,初步形成中华鲟有效保护新模式。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旗舰物种,当前中华鲟野外亲本数量仅存20余尾,2017年以来连续4年未发生自然繁殖,自然种群规模急剧减少。目前荆州辖区内保护有中华鲟一代人工种群1500尾左右,约占全国总数70%。为补充恢复野外种群资源,助力长江生态修复,3月28日10时40分,由长江水产研究所提供的中华鲟、长江鲟子二代通过滑道游入长江。
经公证人员现场清点,此次增殖放流的中华鲟子二代合计2020尾,长江鲟子二代共计1000尾。其中体长120厘米至150厘米规格的中华鲟有20尾、体长30厘米至35厘米规格的中华鲟2000尾,单体最大的中华鲟达到60斤。长江鲟子二代体长在60厘米至80厘米之间。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和《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拯救中华鲟和长江鲟等国家极度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带来契机。农业农村部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中心已向长江等水域放流不同规格中华鲟600余万尾,为保护长江母亲河生物多样性和永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