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汛期粮油作物抗灾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通讯员 2020-07-23

入梅以来,我省一直持续阴雨天气,暴雨覆盖全省。到7月9日,共发生7轮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全省累计面平均雨量为492.8毫米,超过1998年的总梅雨量,排近34年来梅雨量第2位,仅次于2016年。持续强降雨对全省在田粮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巨大,据省气象局消息,昨晚到后天全省将有明显降水发生。当前,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提早落细落实各项防灾救灾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夺取全省全年农业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一、因田因苗制宜,抓好在田作物管理

(一)水稻。早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要抓好排水晾田抢收工作,做到成熟一块抢收一块,确保颗粒归仓,并为双季晚稻适期栽插创造条件。再生稻正处于抽穗期,要尽快排水露田,清洗叶片尤其是上3叶片表面泥浆,根据田间受害情况,可比正常年份适当提早喷施促芽肥,促进再生芽萌发。中稻已经进入幼穗分化中期,要抓住阴雨间隙,及时、分次排水,轻晒轻搁,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做好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一季晚稻正处有效分蘖期,要做到“两防一促”,一要防涝害,尽快排除田间明水;二要防杂草,根据杂草类型,选用对口除草剂;三要促弱转壮,因苗每亩补施6~8公斤分蘖肥。双季晚稻正处于育秧期,部分秧田秧苗细高、分蘖偏少,可每亩补施6公斤分蘖肥促进分蘖,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助壮素或多效唑培育壮苗。

(二)玉米。春玉米正处于灌浆结实期,是决定粒重和产量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清理田内三沟,强化田外排水系统,确保雨住田干,田间无积水;同时加强草地贪夜蛾和玉米螟虫测报防治。夏玉米己进入拔节期,是攻壮苗、促大穗的关键时期,要因苗制宜,适时每亩追施尿素10~12公斤作穗肥;对受渍后茎叶发黄的田块,可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尿素500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同时做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虫及杂草防治。

(三)大豆。春大豆处于鼓粒期,夏大豆陆续进入花期,要分类加强田管,尽量减少损失。一是及时清沟排水,促进根系恢复。二是加快采收青荚上市,减少春大豆损失。三是加强水肥管理,以管补损。抢晴喷施叶面肥,促进功能叶恢复,促春大豆粒饱增粒重,夏大豆恢复生长。四是加强病虫防控,防范次生灾害。灾后要注意防治大豆锈病、褐斑病、蚜虫、食心虫等病虫害,对因持续阴雨发生徒长田块,喷施多效唑促壮抑旺。

(四)其他作物。春花生正处于开花下针期,夏花生正处于团棵期。花生怕涝渍,易感青枯病,要及时清理田间三沟,排除渍水,适时适量喷施调节剂控制旺长。甘薯要及时排除田间渍水,每亩适时追施硫酸钾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薯苗生长和块根膨大。芝麻要抢晴进行中耕间苗,对淹水苗黄的地块,喷施芸苔素内酯促弱转壮。

二、因时因地制宜,有序抓好补种改种

(一)淹水过长稻田,因苗适时刈割再生。稻田淹水时间过长(幼穗分化期没顶8天以上、孕穗期没顶5天以上、开花期没顶3天以上),若水稻结实率低于30%时,在茎基没有软腐并有活根前提下,可采用刈割处理,蓄留再生稻。7月底之前留25厘米左右,8月10日之前留30厘米左右,8月15日以后留40~45厘米。刈割再生后,水稻亩产可达到450~500公斤。

(二)因涝绝收稻田,适时开展早稻翻秋。对水毁、受涝严重,造成绝收的稻田,可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稻品种翻秋直播。杂交早稻选择两优287、两优42、湘早籼6号等,常规早稻品种选择嘉育948、中早39、浙辐7号等,播种时期不宜晚于7月25日。杂交稻每亩用种量3~3.5公斤,常规稻每亩用种量6~8公斤。

(三)因涝绝收田块,及早调度谋划改种。一是改种玉米。首选改种籽粒玉米,可用生育期短、籽粒产量高的早熟杂交玉米品种,如金诚51、汉单777、郑单958、浚单509等品种;其次改种青贮玉米,可用生育期110~115天的杂交玉米品种,如双玉919、勤玉58、蠡玉16、蠡玉31等;第三是改种鲜食玉米,中熟品种最迟可以播到8月5日,早熟品种可播种到8月10日。二是扦插甘薯。适时扦插甘薯,每亩扦插6000~7000苗,以密补迟;薯苗成活后,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30公斤,分枝结薯期追施尿素5~6公斤/亩,促进尽早结薯。三是改种豆类作物。结合订单生产,抢种生长期短的豆类作物,既可弥补一定灾害损失,也可适度改善地力。